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 突然血糖波动大竟是睡前喝红酒 专家:红酒养生不靠谱

突然血糖波动大竟是睡前喝红酒 专家:红酒养生不靠谱

2025-05-03 08:06:51 [文旅] 来源:智库焦点纪实

原标题:突然血糖波动大竟是血糖睡前喝红酒 专家:红酒养生不靠谱

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匡惟漫画/小牛)喝酒伤身,这是波动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识。但应酬、大竟交际难免要喝几杯。睡前生喝多少酒为适量?喝红怎样喝酒才会减少对身体伤害?营养科医生对几种喝酒情况从好到坏的排序为:不喝酒、少喝酒、酒专家红酒养喝很多、靠谱无技巧喝很多、血糖狂饮。波动

喝酒能养生?大竟

酒类热量仅次于脂肪

“三高”老年人要慎喝

“每天喝一杯红酒,能够保护心血管,睡前生还有助睡眠。喝红”不少市民都听过这样的酒专家红酒养说法。65岁的靠谱张先生也深信这一说法。有20多年糖尿病病史的血糖他对健康饮食十分重视,之前血糖控制很好。可是最近三个月来,血糖波动很大,张先生到医院的营养科门诊求助。医生在和张先生聊天中得知,他最近迷恋上了“红酒养生”,听说喝红酒对身体好对心脏好,每天晚上睡前喝二两红酒。

医生告诉他,红酒是其中的“罪魁”。听完医生的解释,张先生才意识自以为养生的举动是错的,赶紧停止了睡前喝红酒的行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陈红洁说,酒类提供的热量仅次于脂肪,高于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每天晚上喝二两红酒打破了之前的能量平衡,自然就会引起血糖波动。因此有三高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老年人,喝酒更要谨慎小心。

“各国的膳食指南里面都没有每天应该喝红酒的建议。”陈红洁说,即使红酒中含有对心血管有好处的多酚类成分,健康界也并未提倡人人喝红酒,也没有红酒能够延长寿命的证据。只能说,对于有喝酒习惯的人来说,用少量红酒替代高度酒是健康的选择。

喝多少适宜?

男生每天的饮酒量

不宜超过3瓶啤酒

陈红洁告诉记者,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一书中明确建议了男性和女性每人每天最大酒精量,男性每日酒精量应为25克,女性为15克。

这么说,可能很多市民还是毫无概念,酒精量如何量化为酒量?其实有一个公式:酒精量(克)=饮酒量(毫升)×酒的度数(%) × 0.8。

根据公式,可以得出男性和女性每人每天不同酒类的最大摄入量。一般而言男性最多可以摄入750毫升啤酒,或者250毫升葡萄酒,或者75毫升白酒(以38度计算),或者50毫升高度酒。而女性的摄入量应该更少一些,每天最多摄入450毫升啤酒,或者150毫升葡萄酒,或者50毫升的白酒(以38度计算),或者30毫升的高度酒。

喝酒有技巧?

放慢饮酒速度

吃点食物再喝

但有些场面必须要喝酒,怎么办?陈红洁说,讲技巧地喝酒,对缓解酒精对人体的危害有一定帮助。

一是放慢饮酒速度,越慢越好。如果饮酒的速度超过肝脏的分解代谢速度,大量的酒精就会作用于心脏以及大脑,加重对身体的危害;其次是先吃食物再饮酒,不要空腹饮酒。先吃食物可以稀释并延缓酒精的吸收;边饮酒边喝水,加速排尿,可以稀释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同时加快酒精排泄体外的时间;喝好酒杜绝劣质酒,不易宿醉。劣质酒含有甲醇、杂醇或其他不安全的物质,对身体有害。

【提醒】

酒精是一类致癌物

适度喝酒也有风险

陈红洁提醒,即使每天饮酒量不超过推荐的摄入最大量,也不一定就是安全的。她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经于2017年10月发布关于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其中一类致癌物清单的前五项就有两项是和酒精有关系的。”

“不管酒是有什么功效,我们认同的原则是,千万不要打着健康养生的口号去学喝酒,尤其是没有饮酒习惯的人。”陈红洁说。

(责任编辑:股票)

推荐文章
  • 大数据+扫黑除恶 厦门创新模式成效初显

    大数据+扫黑除恶 厦门创新模式成效初显 市委政法委、市扫黑办工作人员正在利用“扫黑除恶”模块研判线索。海峡网讯 文/图厦门日报记者 程午鹏 通讯员 黄晓洁)运用大数据共享,聚焦重点,从“人工排查&rdqu ...[详细]
  • 市区一体化电子登记簿工作启动

    市区一体化电子登记簿工作启动 本报讯通讯员 于磊) 2月24日,市房地产管理局与岚山区房地产管理所对市区两级房管部门的数字化数据对接工作进行了交流,这标志着我市建立市区两级部门一体化电子登记簿工作拉开序幕。 《房屋登记办法》中明确 ...[详细]
  • 市中级法院构建“大调研、大宣传”格局

    市中级法院构建“大调研、大宣传”格局 本报讯通讯员 张宝华) 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构建“大调研、大宣传”工作格局。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调研宣传文章350余篇,上级领导作出肯定性批示22次,被省级以上政法机关转发经验做法85次 ...[详细]
  • 市领导强调不断壮大全民科学素质

    市领导强调不断壮大全民科学素质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2月25日,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召开。副市长徐清出席并讲话。 徐清强调,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努力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不断提高科学素质。要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及时制 ...[详细]
  • 厦门首个古琴考级机构成立 满足更多古琴爱好者需求

    厦门首个古琴考级机构成立 满足更多古琴爱好者需求 海峡网讯 (厦门日报 记者 张彦宇)弹琴、喝茶,赏景、聊聊琴艺,今后厦门古琴爱好者多了一个以琴会友的好地方——弘琴馆。8日上午,厦门首家由中国琴会授权的古琴考级定点机构弘琴馆正 ...[详细]
  • 港城降雪量已为大雪级别

    港城降雪量已为大雪级别 □农业专家支招田间管理 □有关部门应对出行难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2月10日晚,一场瑞雪伴着大风悄然到访,这是我市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团团雪花纷扬飞舞,给节前港城增添了无限乐趣。 2月11日一早,许多市民 ...[详细]
  • 东港消防大队获集体三等功

    东港消防大队获集体三等功 本报讯记者 王美莹)因工作表现突出,日前,东港区公安消防大队被省公安厅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去年,该大队共检查单位1600余个次),下发各类消防法律文书1200余份,督促整改重大火灾隐患6处,督促整改一 ...[详细]
  • 日照海关实施“二次转关”助企业

    日照海关实施“二次转关”助企业 本报讯通讯员 周全茂苏建瑞)2月10日,日照海关成功实行进口“二次转关”通关模式,为日照市冠通木业有限公司3个集装箱云杉原木办理了通关放行手续。该批集装箱在上海港进境,搭乘内支线船舶转关到达黄岛,换乘 ...[详细]
  • 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扎堆 厦门华新路的文艺气息正悄悄褪去

    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扎堆 厦门华新路的文艺气息正悄悄褪去 探因华新路没有景点,仅凭“文艺小资”难吸引大批游客来消费华新路周边幼儿园、小学不少,给了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空间华新路上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扎堆,老别墅的文艺气息渐渐褪去。(本报记 ...[详细]
  • 日照首届科普短信大赛举行

    日照首届科普短信大赛举行 本报讯(记者 李刚业)2月25日,记者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组织开展“日照市首届科普短信大赛”,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普及科学知识。据了解,今年我市把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详细]
热点阅读